2020年以来,吉林市坚持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水平提升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加大车辆、设备、人才等关键环节配备力度,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非急救转运、急救技能普及等领域建设,全市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院前急救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建立健全急救标准,延伸服务半径。吉林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医疗、急救部门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制定《院前疾病抢救流程执行标准》,优化20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救治、转运全流程操作步骤。实行精细化分类服务。利用微信视频、语音、电话等方式创新开展远程急救指导,及时研判患者病情,加大POCT和急救设备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应用。与市内各三甲医院相继建立了急救网络医院合作关系,实现急危重症患者院前分级诊疗,形成院前院内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与各三甲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无缝衔接,是全国第8个开通此项服务的城市。2021年,在原有城区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城区急救服务半径,依托吉林市空港老年病医院成立经开分中心,提高当地医疗急救服务可及性和快速反映能力。
提升应急服务能力,加大设备配备。吉林市卫生健康部门完善应急人才培养体系,完成全科医生转岗98人、急救技能培训80余次,全部人员掌握院前急诊急救知识,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应急反应快速救治能力。配备先进的急救指挥系统,实现语音通信数字化、视频传输网络化和调度管理信息化。配有电信平台对讲机和中继台发射塔,建立卫星固定接收站和卫星移动接收站,急救车内安装视音频采集系统及GPS卫星定位。购置全地形越野救护车,移动重症ICU保障车、物资保障车,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急救车内配有呼吸机、心电机、监护除颤器、吸痰器等先进设备和抢救药品卫材。2021年,吉林市急救中心作为东北三省唯一一支院前急救队伍参加东北三省首次跨区域应对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联合演练,加强省际卫生应急队伍交流合作,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开展急救科普宣传,持续政策惠民。市急救中心还积极开展科普宣教,组织线上线下急救宣讲320余场次,受教人数近2.6万余人。举办“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13期,提升公众应急急救技能。组织编写《现场急救行动指南》一书出版发行。为减轻非急救转运服务群众经济负担,利用单位内部现有资源开展非急救转运服务,城区15公里以内只收取60元车费,免收担架费、搬运费等费用,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安全可靠的非急救转运服务,平均每月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2万余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