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健康委坚持以提高我省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为工作主线,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为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提升水平,通过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全力解决具体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一、坚守药品供应保障底线,让群众“用得上药”
针对短缺药品供应中的关键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药品可及性。
(一)健全“一项机制”。定期召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部门会商联动机制会议,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情况调整联动机制组成人员和联络员,强化部门间季度、年度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部署短缺药品保供稳价重点工作任务,以强化协同监测为工作主线和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制定重点任务清单。
(二)落实“两项制度”。一是落实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1月起全面执行短缺药品采购供应政策。国家、我省短缺清单中的药品按照企业申报直接挂网,医疗机构与企业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议价采购。国家、我省重点监测清单中的药品品种,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无法采购的,医疗机构可以线下搜寻药品生产企业,按照“先申报后采购”的原则,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申报相应药品信息和议定的采购价格后方可开展网上采购。通过2个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出,政策的执行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部分药品短缺造成的诊疗难题,对于绝大部分突发的局部的药品短缺,可以实现快速解决。二是落实短缺药品常态化储备制度。会同省工信厅梳理已纳入我省医药储备目录的国家清单、省级清单目录药品的储备情况,确定我省短缺药品储备数量,未纳入储备目录的全部纳入储备。部署推进各公立医疗机构加强短缺药品库存管理,指导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和临床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设置临床必需急(抢)救药品库存警戒线。
(三)细化三项工作。一是推进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工作全覆盖,执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每月零报告”制度,省卫生健康委将按月汇总分析并形成监测预警报告;二是继续推进短缺药品多源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工作,探索医保局价格监测系统与招标采购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三是拓展监测环节,逐步实现药品供应链各环节参与主体开展药品监测预警,将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从被动的应急管理转为主动的常态管理。
二、推进药学服务能力建设,让医生“合理用药”
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及水平,降低临床用药风险。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远程培训工作。聘请23位省内外专家,录制了70个教学视频,教学内容涵盖9个疾病系统和实用专题,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培训,预计培训医学、药学人员3000人。完成了2021年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促进项目立项工作,委派20个省级医疗机构专家团队对下级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培训指导。(陈婷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