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7日,省卫生健康委在吉林市举办全省应对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题培训班。
培训指出,卫生应急人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2023年受台风影响,我省16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提前谋划,早做准备,统筹调度全省医疗资源和防疫力量,保障灾区群众正常就医需求,确保了灾后无大疫发生。
培训强调,全省各地要结合本地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特点,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情景模拟演练,掌握各类自然灾害事故处置技能,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系统内防汛、防涝、防台风、防震减灾等自评自查工作,找准短板,制定措施,提升承灾能力。
培训邀请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吉林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的知名专家授课,围绕全国自然灾害特点趋势、工作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管理、传染病监测与处置、风险沟通、灾后环境卫生和消毒、预案编制及管理等课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讲解分享。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和吉林市中心医院针对应对今年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
参会代表在培训期间一致认为,做好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是各级卫生应急人的责任和使命,应当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担当起社会责任,利用好这次培训学习机会,把知识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准备工作,让培训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应急办主任或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疾控中心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同志、担负本地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医疗机构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同志共2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班。
培训班开班仪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