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物理治疗师尹萌,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12320健康热线”栏目,专题讲解“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常见哪些问题?”
脑卒中患者应何时进行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可以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骨质疏松、皮肤破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脑卒中康复一定要尽早进行,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早期的康复治疗以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训练等为主,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避免过分卧床的不利影响。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3-6个月为最佳恢复期,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率将有所降低。
何时进行步行训练,是不是越早越好?
恢复步行能力是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最迫切的需求。部分脑卒中患者可以恢复步行能力,但是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训练并不是越早越好,如站不稳时就急于行走容易形成异常步态,常见的有患侧下肢僵直呈“划圈样”步态。异常步态一旦形成往往难以矫正,此外也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加重患者的损伤。因此脑卒中患者必须在经过前期的康复训练具备以下条件后才能进行步行训练:1.能完全站稳,能控制好身体的重心而不跌倒。2.患侧下肢具备足够的负重能力,能独立支撑约3/4的体重。3.患侧下肢能主动屈曲和伸展髖、膝关节。
如何处理脑卒中后的痉挛问题?
痉挛指的是肌肉张力过高,呈不自主地强烈收缩。严重的可导致关节挛缩变形,使得原来可恢复步行的患者,也因明显的关节变形或活动受限而不能步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痉挛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牵伸治疗,还可以通过对与痉挛肌作用相反的肌群进行电刺激来抑制痉挛,还可以增加拮抗肌的力量来对抗痉挛。对痉挛引起的关节挛缩变形,可加用矫形器将痉挛肢体固定于正常位置来纠正。而对于手法牵伸不能纠正的严重肌痉挛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
脑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时该怎么办?
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受损及其继发的功能障碍,容易出现情绪障碍,最常见的包括抑郁、焦虑等问题。首先要针对患者脑卒中后的各种后遗症及早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保障其生活质量。其次,患者家属、朋友要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适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抑郁或焦虑量表等工具进行心理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严重者需加用抗抑郁和抗焦虑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