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显示,全球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
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身体好坏,脾胃说的算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
脾胃受伤,五脏遭殃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
心脏病要从脾胃治
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
脾胃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
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对号入座,自查脾胃健康
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不妨对照自查。
1.脸色是否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2.鼻头是否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3.口唇是否无血色、干燥
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4.睡觉时是否流口水
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
5.是否便秘人
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睡眠是否不好 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7.状态是否不佳——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
这样做养出好脾胃
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保健常识。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
按摩足三里
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吃对食物
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饭后慢慢走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不要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中医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春夏秋冬各有养法
春天少吃酸,多吃点甜味食物,如山药、香蕉、大枣等,以养脾脏之气;夏天湿气较重,多吃豆类健脾利湿,同时少淋雨、少贪凉;从立秋开始多喝粥,粥最健脾;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