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最近气温下降,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冷。对于怕冷的人来说,这种天气真的太难了!不管穿2件、3件还是4件衣服,还是觉得冷;在大家都还穿着秋衣、普通外套的时候,怕冷的人已经绒裤、毛衣、羽绒服、围巾齐上阵,然而,一出门,寒风一吹,依然冷得瑟瑟发抖。
寒凉面前,人人平等。别说弱不禁风之人,在生活中,就是见到彪形大汉抱着暖手宝瑟瑟发抖也不足为奇——这都是怎么了?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怕冷
研究发现,低血压、心肺功能不足、缺铁、缺钙、肌肉少、甲状腺素水平降低等,都会让你比别人更怕冷。
缺铁是很多女性普遍较男性不耐寒的一大原因。女性月经导致血液中的铁元素较男性少,输氧能力弱。同样的,贫血、低血压等原因,也都可能导致末梢血管循环不畅,氧气和葡糖糖的运送效率太低,身体就会怕冷。甲状腺素具有产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气化过程,增加热量,使基础代谢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
你身边有胖纸朋友,大概会自我调侃说,咱皮下脂肪厚,天生比你多穿一件,不怕冷。其实,这话并不对。(下次看到瘦的朋友冷,也别说:多吃点就耐冻啦···)脂肪虽然提供了屏障,但在御寒方面,它们表现并不出色。脂肪多,意味着肌肉少。
肌肉血管很丰富,而且主要成分是水和蛋白质,丰富的血管和水分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和产热向全身送达。
畏寒怕冷这6种阳虚你中招了吗?
中医表示阳气不足所导致的阳虚主要表现在“寒”这个特征上,在《素问·调经论》有这么的一句话:“阳虚则外寒”,如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唇色苍白、少气懒言、消化不良、面色苔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性欲减退、舌淡胖嫩、脉沉微无力等症状。
阳虚中分有肾阳虚、脾阳虚、胃阳虚、肝阳虚、心阳虚几种不同的虚证,一般以脾、肾阳气虚较为常见,但人体始终都是一个整体,因此任何的一种阳虚,都有可能在日久之后累及其他脏腑,导致其他阳虚症状的出现:
1.肾阳虚
在中医理论中肾主藏精纳气,为人体“先天之本”,肾阳虚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所引起:素体阳虚、年高肾亏:久病伤肾。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痛,畏寒、手脚冰凉、乏力疲惫、夜尿频多、阳痿不育、水肿、舌苔厚腻而舌肥大等症状。
2.脾阳虚
脾阳虚指的是人体脾阳虚衰、脾不得温运,阴寒内生所产生的症状,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肠炎患者等胃肠道患者。脾阳虚者常表现为:自汗、神疲乏力、大便稀溏、食少消化不良,嗳气泛酸、大便稀溏、腹胀腹痛等症状。
3.胃阳虚
胃阳虚症主要是由于脾胃阳气先天不足、饮食无节、过食生冷、久病缠身、劳倦伤中,感受寒邪所致的阴寒凝滞胃腑。常表现为: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4.心阳虚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只有心阳充沛,才能够气血畅通,濡养周身,心阳不足,则气血无力运行,导致人体出现阳虚的症状。心阳虚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等症状。
5.肝阳虚
肝阳虚指的是肝脏阳气不足而导致阴寒内盛及相火内郁化热,常见的症状有:头晕目眩、两胁隐痛、情绪抑郁、多疑善虑、女子乳房胀痛,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男子阳痿、腰腹疼痛、脾气急躁、口唇发青、脉沉迟无力等。
6.肺阳虚
肺阳虚者多为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者,导致肺阳虚的原因主要为肺气耗损或寒邪伤肺,肺阳虚者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感冒、咳嗽。常见的症状有:咳吐涎沫、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冒、面白神疲、气短息微、舌质胖淡,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迟弦等。
冬季补阳气,要这样做
随着气温下降,不少人趁着“双十二”“双旦”,添衣加服。可是,有一群人不仅容易畏寒怕冷,即使添衣后仍不感温暖,喜欢喝热饮吃热食。从中医角度看,他们属于阳虚体质,体内缺乏阳气,在冬季表现得更为明显。
1.增加户外运动
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适当的运动,能够调动周身气血,加强气血的流动,经络得以濡养,也能够改善阳虚的体质。如快走步、骑自行车、跳绳、打球等。
2.阳气虚衰“早穿衣”
对于阳气不足体质差的人群或老年人,想要手脚保暖,首先建议比旁人的着装早上一个节气。这类人群因阳气不足,比常人更怕冷一些,一定要做好腿、脚的保暖,下肢的保暖做得好,全身会容易更暖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