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人们就想着如何把自己“全副武装”。但眼睛呢?没有任何防御措施的眼睛就显得孤立无援。别忘了眼睛对冷的感知是不太明显的,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下,眼睛是很容易引起疾病的。因此,给眼睛“保暖”尤为重要。下面来看看冬季常发的一些眼病吧。
迎风吹易流泪
迎风流泪主要是泪腺受到外界刺激如冷空气或风的刺激等,反射性分泌增多,过多的泪液不能及时被泪道排出而流出眼睑外造成流泪的现象。而部分人群本身患有泪小管阻塞、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等眼病,受冷风的刺激,更会加重“迎风流泪”的现象。
冬天骑电动车、跑步、走路时遇冷风吹拂后频繁出现流泪症状。如果是眼睛受到刺激出现单纯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刻意治疗,如果长期频繁出现流泪症状,或眼屎增多、眼红、眼皮脓肿等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
建议:流泪时,最好用干净的手绢或纸巾偏向鼻侧轻轻擦拭眼泪,风沙天气外出时应配戴防风眼镜,以防眼睛受到冷空气刺激或异物落入眼内。
缺滋润患干眼
冬季比较干燥,泪液蒸发较多,加上户外活动减少,上班对着屏幕时间过长,室内开着空调、烧着暖气很容易出现眼睛发干、发涩等症状。
建议:干燥的冬季眼睛也需要补水,除了多喝水外,经常眨眼、滴眼药水、晚上用热毛巾敷眼都是不错的方法。另外,日常的食物中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水果。
温差大可能诱发青光眼
低温和昼夜温差变大容易使人体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干扰神经活动进而造成眼压波动,最终导致青光眼的发生,或者是使原本的青光眼症状加重。这也是天冷时候青光眼高发的原因之一。寒冷并不是导致青光眼的根本性因素,但有些人本身是青光眼的易发人群,天气寒冷会提升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概率。随着天气变冷,急性发作青光眼患者增多。
建议:天冷时,为避免眼压波动过大,建议外出时可以在室内外过度处稍微站一会,以便让身体有缓慢适应内外温差的时间。
血管遇冷收缩易患眼中风
冬季是眼中风的高发期,其发病原因与脑中风极相似,眼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血流变缓,血栓易形成,造成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尤其是有“三高”症状和动脉硬化的长者应引起警惕,格外注意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御寒保暖对预防眼中风很重要,另外,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血管性疾病以及吸烟也都是眼中风的高危因素,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中老年人更应积极防控原发病,避免吃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睡眠要充足并适度运动。
应如何给眼睛“保暖”
1.调整用眼时间,尽量保证用眼40-50分钟就稍作休息,可以闭目休息,或极目远眺。
2.多眨眼,多喝水。
3.可用毛巾热敷,改善眼疲劳,缓解眼干眼涩症状。
4.避免空调直吹眼睛,蒸发眼球表面水分,空调房可配备空气加湿器。
5.给眼睛按摩,可以使眼睛放松,防治干眼症。具体做法:起床后,先将双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热用手掌熨帖双眼(闭着眼睛),反复三次以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旋转揉眼球20秒钟。
6.可在电脑旁摆上一杯热水,水蒸气可增加空气湿度。
7.贴眼贴,每天2-3次,闭上眼睛,将两片眼贴分别贴于眼部至太阳穴,15-20分钟后揭去即可。
眼睛是人类重要的感知器官,在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时候,也别忘了给你的眼睛“保暖”,寒冷冬季,别让你的眼睛患上这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