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重点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重点专题>健康科普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27 16:10:00A+A-
  
  在一些老人眼中,如果一个人平时饭量很大,那这个人多半身体非常健康,能够长寿;若是这个人吃饭没食欲,半碗都吃不下,说明吸收不好,身体可能会很快就会垮掉!
  
  其实,一些人长寿是因为他们拥有优秀的长寿基因,但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只占25-35%。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基因,却可以通过环境因素的改变,达到长寿的目的。而饮食就是影响人类寿命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那么,饭量大的人真的能更长寿吗?
  
  饭量与寿命
  生活中很多老人有,吃得多,就会身体好的想法。但其实饭量太大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
  
  比如吃得多就会摄入更多的油脂、盐分、热量,身材容易发胖。而肥胖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会逐渐有所衰退,并不适合长期饱食,因为长期饱食可能会加剧细胞老化,甚至给肠胃黏膜带来损伤,增加癌变风险。
  
  以肠癌为例,60-75岁是一个高峰,约一半患者在60岁以上,如果平时大量食用红肉、精制主食,患肠癌的风险就会上升。
  
  所以,饭量大的老人若是饮食习惯不好,对身体的危害就非常大。
  
  适当限制饮食
  有研究显示,在适当限制饮食的情况下,不同物种的寿命均会得到延长。
  
  在研究中发现,“限制性饮食”还能在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衰老过程中带来广泛的健康改善。
  
  另外,适当限制饮食,还可以降低重大疾病风险,比如说肿瘤等等。
  
  如果从年轻时候就开始限制饮食,那寿命就会更长,身体也会更健康,但是如果等到年龄大了再改变,对身体就的益处就会减少。
  
  也就是说,趁着年轻长期坚持合理的限制饮食会起到保护人体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但是也需要我们长期坚持。
  
  如何吃更健康
  在进餐时,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养成一些良好的进食习惯:
  
  1.细嚼慢咽
  吃饭的习惯往往是长时间养成的,如果长期吃饭狼吞虎咽,吃饭速度过快,受伤的就是你的肠胃,有些大块的肉类,还没充分咀嚼就被吃进肚子里,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变弱,经常胃痛、胃胀。
  
  建议吃饭时可以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可尝试在米饭里添加一些糙米等不易咀嚼的粗粮,或者把食物想象成口香糖,这样会有助于形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2.食不过量
  饭量大,每次都吃到撑才停下来,对心血管患者来说是大忌。饭量大意味着比别人摄入更多的蛋白质、脂肪,对老年人的消化系统来说是一种负担,还会影响心脏供血,诱发心绞痛、急性心梗。
  
  一般遇到美食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进食量。那么,可以尝试每顿少吃一两口,或者在进食期间感觉自己有饱腹感了,就立刻放下餐具,停止进食,这样就会避免过量饮食而带来的危害。
  
  3.少吃咸鱼、咸菜、香肠等腌制食物
  过量吃盐给身体带来的危害特别多,比如说会导致骨骼结构不稳定,影响骨代谢平衡,也会损伤胃黏膜和血管壁,带来胃癌和“三高”风险。我国一直在倡导市民低盐饮食,口味清淡少吃盐,身体会更健康。
  
  4.饭后不用脑
  当代年轻人工作紧张、压力大,通常一吃完饭就继续工作,这时大脑会出现精神不济、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建议饭后适当小憩、听音乐或散步放松一下。
  
  大食量的人,如何改变饮食习惯
  首先,吃得少很重要,每餐可只吃7分饱,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科学摄入热量。
  
  饭量大的人,在减少饭量的同时担心会饿肚子,可以吃些饱腹感强的食物,比如说粗粮、蔬菜、菌菇、鸡蛋,热量低还不胀肚子。而且其中的营养物质很好吸收,不会积累过多的脂肪。
  
  如果还是感觉餐后没有吃饱,可以在两三个小时后适量补充一些健康的零食,如煮熟的玉米、核桃、酸奶、西红柿等等,让肠胃慢慢地习惯低热量(7分饱)的感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长寿并非只有饮食这一个因素,基因、疾病、情绪、心态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如果每天吃的很健康,但是情绪总是低落、喜怒无常,这样也不利于长寿。
主办单位: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网站地图 地址:长春人民大街1485号省政府2号楼 邮编:130051
电话:0431-88905570 网站标识码:2200000009
吉ICP备050016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