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重点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重点专题>健康科普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11 08:48:00A+A-
  

  端午时值芒种节气前后,天气炎热又多雨潮湿,湿邪偏胜,常使人感觉闷热难耐,疲乏多汗。此时以蛇、蝎、蜈蚣、蜥蜴、蟾蜍等“五毒”为代表的毒虫出没,蚊虫滋生。正如民间谚语所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那么,端午时节该如何养生保健?吃粽子又要注意哪些问题?跟随小编往下看吧。

  这四类人群吃粽子莫随意
  一些特定群体,如老年人、小孩,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粽子。现在很多粽子中都会放入咸肉、蛋黄等调味料,从而成为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对这类患者极其不利。
  老年人与小孩:粽子粘腻,老年人和小孩在进食时应预防噎食。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蜜枣、红枣、豆沙等,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昏迷。
  肠道病患者: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因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是一种高糖、高能量的食物,所以糖尿病、三高、肝胆等疾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即使是健康人群一次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
  如何在端午节期间做好养生与保健?
  起居有节,适时而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端午正值仲夏,昼长夜短,为顺应天时、保养阳气,清晨应早些起床,夜晚需迟一些入睡,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以使阳气充盛。有条件的还可以午睡以养心。研究发现,这一睡眠规律可以更好地促使大脑清明,使人精力旺盛。
  饮食得当,合理膳食:
  端午时节饮食宜新鲜、清淡,荤素搭配,营养全面。避免辛辣刺激及温热厚味之品,不贪食水果冷饮,尤其注意环境及食物卫生,不吃隔夜饭菜,不食生冷食品,避免寒湿毒邪从外侵犯人体。可以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经常喝点红豆粥可养心生津。
  运动有度,量力而行:
  端午节过后,天气闷热,人体各系统功能较弱,脏腑之间的协调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应保持适当地运动,来促进新陈代谢、通调气血和维持内分泌平衡,但切记勿运动过猛。
  陶冶情操,精神调养:
  午月属火,天气闷热,心情急躁易怒。《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使志无怒,…使气得泄”。仲夏端午,宜静心,避免发怒,使气火得以宣泄。不妨赏花、看书、听音乐、冥想、做和缓的活动,以养心悦志,调畅气血,怡养性情。推荐花茶饮,如金银花、玫瑰花、菊花,各取少许,泡茶频饮,有清心泻火、疏肝解郁、解暑安神的功效。
  中草药:
  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古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
  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主办单位: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网站地图 地址:长春人民大街1485号省政府2号楼 邮编:130051
电话:0431-88905570 网站标识码:2200000009
吉ICP备050016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