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类 别:以危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
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带来了飞跃性的进步。ECMO辅助下成功转运患者,对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ECMO转运管理
成立ECMO转运团队,人员以ECMO小组为基础,根据转运过程中需要的体外生命支持手段不同,确定人员数、分工职责及设备管理,以确保转运的安全实施。制订ECMO院间转运、院际转运及空-地转运的特定流程。针对转运中可能发生的出血、凝血、管路脱落、断氧、断电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力争将ECMO转运的风险降至最低。结合不同ECMO转运场景、流程及发生各种异常情况,每年开展数次的模拟演练,确保每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流程,准确无误地处理异常情况。
二、成效
1.全国首例最长程固定翼飞机ECMO空中转运
2018年4月19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ECMO小组接到紧急任务:RICU一名老年男性患者因病情危重,呼吸衰竭发展迅速,且肺部损害不可逆,需立即转往广州进行肺移植手术。为维持患者生命,争取治疗时间,吉大二院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对患者行紧急ECMO治疗,组成ECMO转运小组,于4月20日凌晨2:00护送患者离院,从长春龙嘉机场搭乘飞机前往广州,并于当日11:30到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交接患者。完成了从长春至广州3200余公里的转运,这也是国内首例固定翼飞机ECMO空中转运。
2.新冠疫情下的非常转运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大部分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监护室内展开与新冠疫情的搏斗。
患者老秦经过全力抢救,病情逐渐得到控制,但需要肺部CT检查以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带着ECMO这个精密外挂移动,风险系数极高。任何可能发生的危险都要提前预估,比如管路的脱落,夹闭以及移位等等,会造成病人致命的事件发生。原本5分钟的路程花费了大约1个小时。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准备及共同努力下,老秦的此次特殊院内ECMO转运得以顺利完成。
3、日常院内及院间转运
截止到目前,吉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共完成省内院间转运ECMO患者10余例,院内转运70余例,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零。
成功转运案例说明在完善的设备装置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支持下,进行ECM0转运是安全可行的。这其中合理的人员配置、充分的物品准备、适宜的车辆空间安排及转运人员之间密切的配合是提高转运安全性、稳定性及ECM0救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