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简 报
第3期(总第30期)
吉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2月9日
按:2015年是全面深化医改的关键一年,近日召开的吉林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全省医改工作的重点内容。当前,医改工作既面临着深水区、攻坚期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了步入快车道的难得机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凝心聚力、锐意改革,推动全省医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2015年吉林省重点推进七方面医改工作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围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采购机制、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措施,为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在全省所有县市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加大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力度,进一步完善试点医院经费保障、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药品采供等配套制度,推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成效。贯彻实施《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科学规划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健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参合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住院补偿年度封顶线提高到16万元。实施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确保各项保险制度、救助制度有序衔接,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探索开展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建立健全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考评机制。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有效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巩固落实《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定点医院协议抵押金制度、协议医师制度。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用药管理,试点推广中药验方。进一步建立完善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和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落实好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三项补偿政策。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乡村医生,做好乡村医生免费培训,积极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推进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制定出台,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全面完成三年期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研究解决村卫生室正常运转问题。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启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打造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积极推动社会办医,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落实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推进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创新和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
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医保报销政策,发挥医保对群众就医行为的引导作用。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通过组建医联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远程会诊等形式,探索建立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新增部分继续向基层卫生服务和村医倾斜,新增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作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项目考核和绩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购买服务管理方式试点,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快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实施全面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加快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推动系统互联互通。继续开展信息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居民健康卡示范工程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促进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稳步推进健康医疗数据应用。